《竹窗随笔》一则:人间至趣,在净其心



《竹窗随笔》是明代莲池大师所著,之后又陆续有《二笔》《三笔》问世。莲池大师在自序中说,这是他多年来的所见、所感,虽然东语西话,宾叩主酬,种种不一,但这些东拉西扯,杂七杂八的事情中,核心要义只有一个,就是整饬行门,平治心地。莲池大师是禅宗开悟的大师,也是弘扬净土功高望重的祖师,乃“明代四大高僧”之一。从《竹窗随笔》的一节节精短记录中,我们能够看到某些世风之偏,也能够体会大师洞察世事的智慧,最重要的,我们能从中“平治己心”,使自己的心境中和明澈,行为上不至流于歧路。以下摘选了书中的一则事理,以作分享。

好乐
人处世各有所好,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,但清浊不同耳。至浊者好财,其次好色,其次好饮。稍清,则或好古玩,或好琴棋,或好山水,或好吟咏。又进之,则好读书。开卷有益,诸好之中,读书为胜矣!然此犹世间法。又进之,则好读内典。又进之,则好净其心。好至于净其心,而世出世间之好最胜矣!渐入佳境如食蔗喻。

这一条说的是,“人生在世,每个人能都有自己爱好,也各随其爱好而度过一生。”还真是这样,人生于世,有很多我们不喜欢又必须要去做的事情,比如上学时不喜欢学习的科目,比如工作中不喜欢干的活,如是等等,但不得已还是要去做。人生如果只是这样的话,岂不是充满痛苦,如果我是为了干我不喜欢干的事而活着,那还有何乐趣可言。

所幸人生还有爱好可以陶冶,悲苦之中还有足以令人开颜的事情可做点缀,那人生才多了一些珍贵与珍惜。郭德纲说,他的工作真好是自己热爱的、喜爱的事情,何其幸哉。很多没有这种幸运的人,就要借着爱好来缓解人生的无趣,使生活多一些姿彩。比如打游戏、旅游、唱歌、聚会、读书等等,调剂生活,获得放松。

紧接着莲池大师说,“但清浊不同耳。”这些各种各样的爱好,做一个分类,莲池大师用的是“清浊”二字。所谓浊,我们可以理解为浑浊、浑浑噩噩、堕落等,而清,可以理解为清澈、明朗、智慧、上升等。

至浊
书中接着说道:“至浊者好财,其次好色,其次好饮。”最浊的就是好财。莲池大师把“好财”评为最浊者,足以发人深省。人生在世,无财则不可活。而财富多少为足,却是个问题,所以古人一再告诫人,欲壑难填,知足不辱。另一方面,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财上时,很难产生有远见而建设性的行为。事实往往是事做成了,财富随之而来;如果瞄着财去做事,则是一种短见,可能有短效,而不会有长效。世间种种美好,独独好财者,是为至浊。人们会说有财才可以有其他的爱好,说这种话的人,有了财也不会去做那些所谓其他爱好。是做财的主人还是财的奴隶,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。

“其次好色”,即沉迷于男女之事,损身坏德。的确有人把这作为爱好,一有空就是投入其中。财与色乃人生存繁衍之不可避免之事,而这里所谓好,是指不知足,不知节制,以此为乐,罔顾其他。“其次好饮”就是说好喝酒,喝多了伤身,上瘾者沉迷其中,对身体和神志皆会有不好的影响。

稍清
接着莲池大师举到了再“稍清”一些的爱好,“或好古玩,或好琴棋,或好山水,或好吟咏。”这就比较偏于艺术类的,喜欢古玩,这个瓶子、那幅画、这个木头、那把扇子,这是比较偏于精神享受。还有后边所谓琴棋书画、游山玩水、吟咏诵读,偏于艺术层面的追求,能够自得其乐,别有生机意趣。这自然比之前三种清澈明朗一些,不是浑浑噩噩的。

又进之
再进一步的爱好,莲池大师说,是读书。“开卷有益,诸好之中,读书为胜矣!”读书是各种爱好之中最好的,读书的好处,古往今来,论述太多了,总而言是,是开卷有益。然而,这还是在世间法的范畴内。比世间法更“清明”的是出世法,所以说,“又进之,则好读内典。”内典即佛典。好读佛典,这个人的爱好已经很清明了。再进一步,莲池大师解释了世间也好,出世间也罢,最高明的爱好,是“好净其心。”净其心的这种爱好,莲池大师做了个比喻,只要去做,那种感觉就像吃甘蔗一样,从尾梢吃起,越吃越有味道,渐入佳境。

人生于世,每个人都有种种爱好,以排解无聊,对抗忧愁。其中的清浊,都可以根据莲池大师这个分类,进行填充,比如说唱歌,就可以归到“稍清”的吟咏类;好吃就可以归到“饮”类;喜欢练拳、运动也可以归到“稍清”类中,这也属于“艺”或“术”的层面。

莲池大师把“净其心”作为所有爱好中的最胜者,是有深意的。当一个人能够净其心时,他做所有的事情势必会事倍功半,并且不会受自己私心欲望干扰,而总是能够做出对的决策。一个人心地干干净净,他的智慧就会更多地彰显出来,再回头去从事任何一项爱好,自然更容易恰到好处,这应该就是“以道驭术”。

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