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,请更换浏览器或开启JavaScript设置!

《庄子》:隐机而坐,修身养心

《庄子 ·齐物论》“南郭子綦隐机而坐,仰天而嘘”一段中,“隐机”按古来的注释一般被理解为“靠着案几”,但笔者认为这里的“隐机”应该是入静坐忘、停止神识活动,这样才符合庄子的意趣。

“隐机”一词在《庄子》中出现多次,第一次即见于前引《齐物论》开篇处。若“隐机”只是“靠着案几”,则是一个“毫无意义的、令人费解的休闲姿势”,而且下面的“今之隐机者,非昔之隐机者”,若解释为“今天靠着案几的,跟过去靠着案几的不一样”,则更是不通。

“隐机”应是一种打坐入静的功夫,以达到下面所说“形如槁木,心如死灰”、“吾丧我”的物我合一的混沌状态。我国的行气导引、呼吸吐纳健身术渊源甚古,《庄子》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。南郭子綦这里的“隐机而坐”极有可能是一种打坐的姿势。至于后文谓“仰天而嘘”,“嘘”不能解为叹息,“吐气为嘘”应翻译为“缓吐出气”。后世中医养生流行的六字诀“嘘、呵、呼、呬、吹、嘻”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中医名家陶弘景《养性延命录》,我们有理由推测南郭先生的“仰天而嘘”正是这样一种吐气养生的方法。

“隐机”在《庄子》中第二次出现于《秋水》:“公子牟隐机大息,仰天而笑。”公孙龙善辩,但见了庄子如小溪撞上大海,茫然不知所措,就问魏牟这是为什么,于是“公子牟隐机大息,仰天而笑”,很多人把这句话翻译为“靠着桌子长叹一声”,笔者认为,这里“隐机”可以解为入静沉默,“大息”可以结合《庄子·大宗师》“其息深深。真人之息以踵,众人之息以喉”来理解,就是说公子牟面对可笑的公孙龙,并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,而是沉默静息,深深地吸了口气,然后才“仰天而笑”的。

第三次见于《知北游》: “神农隐机,阖户昼瞑。”很多人译为“神农靠在案几上,关起门来睡午觉”,或者“神农靠着案子打盹,关起门来白天睡觉”,其余翻译也多类此。但“阖户昼瞑”之“隐机”应理解为神农冥心坐忘、抱神守一的“全德”功夫。

“隐机”与庄子的“坐忘”和“心斋”的功夫指向是一致的。类似的修养功夫在《庄子》中可谓比比皆是,如《在宥》中说“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。至道之极,昏昏默默。无视无听,抱神以静,形将自正”,《庄子》中多次出现的“形如槁木,心如死灰”说的也是这种昏昏默默的体道神情。

《应帝王》中还载有列子与他老师壶子的故事。郑国神巫季咸,能从面相上看出人的生死祸福。列子对季咸的法术很痴迷,回来告诉他的老师壶子,壶子便请季咸来看相。季咸看后对列子说,你的老师快死了,他气色怪异,面如死灰。列子将此言转告,壶子说: “乡吾示之以地文,萌乎不震不正,是殆见吾杜德机也。”壶子“杜德机”所表现出的要死的样子,正是《齐物论》南郭先生“形如槁木,心如死灰”、“吾丧我”的“隐机”状态。“杜德机”的“杜”是闭塞隐藏之义,我们也可以说“隐机”就是“杜德机”。

在《庄子 ·天地》中还载有一老人教训子贡的话:“有机械者,必有机事;有机事者,必有机心。机心存于胸中,则纯白不备;纯白不备,则神生不定;神生不定者,道之所不载也。”就常人而言,“机械”、“机事”、“机心”可以说时刻充斥其内心,因此总是“纯白不备”而“神生不定”。修道之路就是要隐退、忘掉这些“机”,“隐机”才能合于道。

这种 “隐机”的况味,在后世很多诗歌中也有体现,如东晋王胡之《答谢安书》“君子淡亲,湛若澄水。余与吾生,相忘隐机”,唐代白居易《酬杨九弘贞长安病中见寄》“隐机自恬淡,闭门无送迎”,李白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“此中冥昧失昼夜,隐机寂听无鸣蝉”,这些诗句中的“隐机”都有洗心忘机、脱落尘思、恬淡自适的意思,既不能解为“靠着案几”,也不是简单的“专心”。这种意义上的“隐机”与“忘机”之义相近。李白《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》“我醉君复乐,陶然共忘机”,王勃《江曲孤凫赋》“尔乃忘机绝虑,怀声弄影”,司马光《花庵独坐》“忘机林鸟下,极目塞鸿过。为问市朝客,红尘深几何?”这里的“忘机”都是说把得失荣辱的机智巧诈之心抛之九霄云外。

也许我们会觉得《庄子》中 “形如槁木,心如死灰”、“吾丧我”的坐忘隐机功夫太枯燥无聊了,有些像枯禅入定。如果说常人很难领略其“心死神活”的三昧真趣,那么诗人笔下的“忘机”可谓一洗凡尘,把人从各种名缰利锁、得失算计中解放出来,为人生增添了很多灵动洒脱的美。